一到端午,武汉几家老字号车水马龙,爹爹婆婆DNA觉悟般纷繁出动,不是买粽子,而是买绿豆糕。
家住武昌的西瓜告诉我,她屋里年年囤着「曹祥泰」的绿豆糕过节,祖孙三代这么吃过来的,不夸大。
汉口吉庆街,「汪玉霞」也支起操作台,老师傅现场制造绿豆糕,从上月底一向表演到今日。
老武汉有旧式绿豆糕情结,不过,传统老字号也跟着时刻在变,舌尖上的纷争就此打开。
曹祥泰年年端午排长龙,一向能延伸到司门口天桥下,最火爆时排队四小时也难求,门口的黄牛靠倒卖狠赚一笔。
另一位大姐一口气拿下三十多盒,喜眯地塞进电动车脚垫上,正预备动身,发现狗子挤不上车了。
曹祥泰总店斜对面,开着一家汪玉霞分店,而汪玉霞总店地点的吉庆街,也冒出一家曹祥泰的分店。总感觉这俩在暗戳戳较劲。
汉口人仍是更认汪玉霞一些。陈爹爹在吉庆街住了四十多年,现在搬去了武昌,仍是会在端午节过江买汪玉霞。
汪玉霞的丁师傅其实早就退休了,过节回来帮助,手劲儿比年轻人还大,他告诉我手压的绿豆糕松软,机器比不上。
丁师傅的老搭档们也来助威。何阿姨家住洪山区武汉体育学院邻近,不断发起街坊邻居参加汪玉霞粉丝后援团。
比照两家的绿豆糕,曹祥泰的个头比汪玉霞大一点,表里都更干一些,甜度感觉差不多,口感上汪玉霞更细腻,豆沙馅给的实在是多。
曹祥泰的绿豆糕保质期只要七天,买回来赶快吃完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豆子幽香,馅料很足,掺着未消融的绵白糖,吃着有“沙沙”的口感,还有股桂花滋味,美中不足的是皮有点干。
汪玉霞的绿豆糕,油润细腻,细巧精美,香味更浓一些,吃起来是绵柔的口感,红豆馅多到快把皮撑破了,馅料散布不行均匀。
扬子江绿豆糕,有股奶香,外皮有种曲奇饼干的感觉,红豆馅比老豆沙的色彩淡,可以正常的看到颗颗红豆粒,回甜比较重。
老字号的阵营也不能少了扬子江,他家绿豆糕有股奶香味,但配料表里没看到炼乳牛奶之类,馅料藏着颗颗红豆粒,色彩比豆沙浅不少。搭档吃了表明“榜首口还行,越吃越甜”。
那种超市十块钱一盒的绿豆糕,偶然吃吃觉得还行,但尝了贵的之后,瞬间懂了没有比照就没有损伤。
前者或许过于细腻了点。不是说细腻欠好,是别把绿豆粉和红豆沙搅在一起和稀泥,吃进去糊喉咙。
廉价也代表着很难是用纯绿豆粉做的,本钱摆在那里,总得掺点白芸豆、豌豆乃至淀粉。好的绿豆糕配料简略,只要纯绿豆粉、红豆沙、糖和油。
绿豆粉还得从上一年就开端预备,新鲜绿豆蒸煮至六七成熟后暴晒风干,放置大半年,再进行剥壳、打粉、重复过筛,出来后是美丽的嫩黄色。做馅的红豆沙也不会用外面买的制品豆沙,自己现做,不必添加剂。
这样的绿豆糕,能明晰地吃到绿豆的清甜和红豆沙的绵密,两种豆子风味在嘴里交错,用老师傅的话来讲便是“豆子的本味”。
不比现在机器打出来粉子细腻,传统手艺绿豆糕带着种粗糙感,吃起来还会偶遇未消融的绵白糖,比方曹祥泰家的绿豆糕,有“沙沙”的口感,吃不惯的人说“像含了一口沙子”,老顾客却很上头。
油、甜、绵,老口味绿豆糕的三大规律。早年物资紧缺的时代,糖和油都很宝贵,越是用料足的绿豆糕越紧俏,吃起来滑润香软,再配一壶茶,幸福感爆棚。
顶配版绿豆糕用的是猪油,自带温润香气,把糕粉和糖油充沛交融这道工序叫「打糖」,老师傅打到腰酸背痛臂膀疼是粗茶淡饭。
旧式麻油绿豆糕,朋友阿桃吃过,他说闻着头晕,比不上猪油。现如今,只传闻曹祥泰家还能买到猪油绿豆糕,价格比他家食用植物油做的翻了四倍。市面上还有加黄油和炼乳的绿豆糕,带着股奶香,口感丝滑得像冰激凌。
这几年,旧式绿豆糕都开端减油减糖,汪玉霞紧跟风向,还推出了海藻糖绿豆糕,甜度比蔗糖降一半。不过海藻糖这样的一个东西是清新是清新,热量却不折半。
从前以“油直飙”出名的曹祥泰,也悄然降低了糖油重量,“比曾经干巴了”,我们都感觉到了,
所以好多人不爽:“便是要吃油的,新式改进的我别的的当地买不到吗?”“一年也就吃一次,整那么健康干嘛。”
旧式绿豆糕一向是高糖高油的代表,即便现在改进了,也仍是那么齁甜腻人,不爱吃的人仍然不会吃,爱吃的人反而觉得差了点滋味。
本年我榜首次买曹祥泰,拿到手是方形的纸盒包装,正面有绿色的油墨印刷字体,看起来还挺复古。
搭档西瓜说:“曾经的牛皮纸包装才更有情怀,拿着红绳捆着挂在自行车把手上,自带民国feel。”
“没有油浸纸的绿豆糕就失去了魂灵”,好多人思念曾经的油渗透两层纸的包装,拿回家放几天还能保住绿豆糕的油润。
传闻换包装是出于卫生考虑。我依旧是觉得纸盒总比塑料盒包装好,那些花花绿绿的流水线特产包装,吊不起购买的愿望。
模具也不是那种木制的了,围观汪玉霞的老师傅做糕点,发现他们手里的模具是塑料的,两端一按还能脱模。
曾经做绿豆糕,脱模时每个人手里拿着根很粗的擀面杖,在木头模具上东敲敲西敲敲,整个工厂间里都是“”的洪亮动静。
网友阿贝从不寻求什么老字号,“都是家邻近随意买的”,武泰闸、花桥邻近的菜场绿豆糕,就在小某书上被屡次提名。
胭脂路上有家老字号粤汉糖点,人气小旺,绿豆糕十二块钱一盒,闻着不太诱人,解馋没问题,究竟价格摆在这,不能对它太严苛。
也有人不爱去外边买,比方我朋友阿桃,头一天我还在问他哪家绿豆糕好吃,然后就接到他的电话:绿豆糕做好了,给你送过去。
他用了猪油和冰糖分配,还参加牛奶、桂花,怕甜腻所以只放了一小粒豆沙馅,最终压成樱花形状的冰糕,“冰糖吃在嘴里不反酸,老话讲是甜进心里。”
上回在吉庆街,看见一个大叔在绿豆糕摊子前两眼放光,魂都被勾住了,可仍是被他老婆强行拽走:“哎呦不要买,你不能吃甜滴。”
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,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,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。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。